【辉煌“十四五” 改革谱新篇】解码西宁开放之城的破局之道
2025-11-06 09:21:42  来源:西宁晚报

  清晨的曹家堡机场,满载跨境电商货物的航班缓缓起飞,将青海枸杞、牦牛肉制品送往中亚市场;西宁综合保税区内,智能分拣设备飞速运转,光伏组件已实现报关出口;兰西城市群协同办公室里,两地工作人员正视频会商物流通道优化方案……

  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西宁锚定“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将开放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西宁以全方位开放姿态,解码开放之城的破局之道。

  综保区筑基:打造“一基地三中心”核心载体

  西宁综合保税区的冷链仓储库前,工作人员正进行货物分拣包装作业,这批产品将通过“西宁—吉隆—加德满都”中尼班列,3天后抵达尼泊尔市场。这个总面积12.6万平方米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如今已成为青海对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更是西宁建设青藏高原综合服务保障基地、区域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开放合作中心的关键抓手。

  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为开放按下“加速键”。自封关运行以来,综保区已建成7栋保税加工厂房、3栋保税仓库及1栋冷链仓储库,2.13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铁路专用线项目全面启动,北川智慧公铁多式联运枢纽加速成形。今年9月开工的两栋保税仓计划2026年底交付,多晶硅、碳酸锂等期货交割库项目稳步推进,园区对企服务及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从一片空地到功能完备的产业高地,综保区的建设速度,正是西宁开放决心的最佳注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这片土地的蜕变密码。

  产业布局的精准落子,让开放成色更足。围绕铝镁合金产业延链补链,园区引入再生铝进口及精深加工项目,推动铝产业向高端化转型;依托高原资源禀赋,高原艾制品、蜂蜜等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生根,2市6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对外输出展示销售中心,让“青字号”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借助“保税+会展”模式,藏毯通过“藏毯博览会”实现保税展示,为青藏高原特色会展经济注入新活力。

  通道建设的持续发力,打破了“高原内陆”的地理桎梏。首趟“西宁号”铁海联运班列搭载1080吨PVC颗粒出海,西宁—阿拉木图中亚班列运送74台新能源汽车驶向中亚,中尼班列架起南亚贸易桥梁。截至目前,青海宜化、盐湖海纳等企业通过这些通道,已将光伏组件、锂电材料等产品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张辐射中亚、欧洲、南亚的物流网络逐步成形。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更让开放活力惠及民生。“青货出海网”精选1000余种青海特产,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香港等地设立的海外仓,让牦牛肉、枸杞等特色产品直达全球消费者,累计实现进出口值5.5亿元。“以前想把虫草卖到国外,光报关流程就要跑半个月,现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3天就能完成所有手续。”青海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的感慨,正是西宁开放便利化的生动写照。

  营商环境突围:激活开放发展“软实力”

  “以前办理企业变更,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需要3个工作日办结,现在通过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需要2个工作日办结,还能免费寄递证照和提供免费印章服务。”在西宁市市民中心,西宁市一家科技公司办事人员的体验,折射出西宁以政务服务改革助推开发的深层逻辑。

  12345热线设立的“企业服务专席”,如同为企业开通的“绿色通道”。通过AI技术赋能和动态更新的惠企知识库,企业诉求实现“秒级响应”,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稳居全省前列。“我们公司想拓展跨境业务,打了个热线咨询报关流程,当天就收到了海关专员的对接电话,还拿到了详细的办事指南。”这样的高效服务,让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扎根西宁。

  “两减一优”改革的持续深化,更让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去年,西宁市市民中心51项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精简申请材料36%;今年,这一改革正向社区、金融领域延伸——城西区企业开户时间从3天压缩至1天,城中区社区办事材料减少近半。“以前办个社保业务要带5份证明,现在身份证一刷就能办,省时又省心。”市民李女士的感受,道出了改革带来的民生温度。

  数字化转型则让服务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对政务服务事项的颗粒化梳理,西宁建立4张清单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依申请事项“网上可办”率向95%冲刺。自助服务终端进银行、“五大服务专区”功能升级、“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落地,从线上到线下,从“能办”到“好办”,西宁正以政务服务的“加速度”,为开放发展注入“强动能”。

  协同发展破局:构建开放共赢“大格局”

  “原来需要在兰州、西宁两地办理的通关手续,现在通过兰西城市群跨区域协作,一次就能完成。”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的高效体验,彰显了区域协同的强大合力。在开放发展的棋局中,西宁深知“独行快,众行远”,通过多维度协同,凝聚起开放发展的磅礴力量。

  区域协同上,西宁深化与兰西城市群的合作,协同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区域物流效率提升30%;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持续深化,东川、大通、湟中的毗邻协作让资源流动更顺畅;在盐湖上下游产业贯通、绿电价值实现、青南旅游线路开发等领域,市州联动让“单兵优势”转化为“集群效应”,为青藏高原综合服务保障基地建设注入动力。

  部门协同上,形成了“众人拾柴”的开放合力。商务部门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为企业搭建国际展示平台;海关优化通关流程,推行“两步申报”“汇总征税”等便利化举措;交通部门完善物流通道,推动铁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数据局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为“一网通办”提供支撑。多部门的同频共振,让“青货出海”的道路越走越宽。

  内外协同上,西宁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利用综保区“保税+”政策效应,实现“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精准对接。一方面,推动青海名优产品通过“同线同标同质”模式进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另一方面,吸引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西宁转移,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全链条产业格局。在“青洽会”“藏毯博览会”等平台上,西宁既展示光伏、锂电等优势产业成果,也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赋能。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不仅让城市活力持续迸发,更彰显了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勇争先”的省会担当。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西宁的开放故事仍在续写。综保区的铁轨上,新的班列即将启程;政务服务大厅里,改革创新仍在继续;区域协作的蓝图中,更多合作正在孕育。西宁将以“一基地三中心”为支点,用改革之钥开启开放新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五瓣丁香花在开放的春风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西宁晚报)

责任编辑: 哈婷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青公网安备:63010402000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 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