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近年来青海省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初步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的目标,群众健康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青海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计划年内投入运营,拟开放床位300张。前期过渡阶段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设置床位200张,引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理模式,开展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大血管心脏外科技术平移,已平移新技术77项,填补空白45项,其中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2025年底基本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前期过渡阶段在青海省中医院设置床位100张,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累计选派60余名专家来青工作,围绕针灸脑病、中医肿瘤、心血管疾病推进技术平移,打造优势专科,开展循经灸技术、醒脑开窍针刺法等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已平移新技术15项,填补省内空白3项。同时,在青海省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布局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年内陆续投入运营,区域内危急重症诊疗水平与省会城市差距大幅缩小,市州级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4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62家县级医院、38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累计建成22个县医学影像中心和心电诊断中心、15个医学检验中心、8个医共体中心药房,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通过人员、技术等下沉,带动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全省400多所基层机构可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54.02%,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国家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青机制,对口支援青海的6省市,选派高水平医疗专家280余名,通过“传帮带”结对培养本土人才。建立青南环湖支医工作机制,开展对口帮扶,帮助6个州的州级、县级医院开展临床新技术,加快提升6州危重症诊疗能力。
全省建成覆盖省、市(州)、县、乡四级的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平台,由12家省级三级医院提供支撑,579家医疗机构接入。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远程会诊2813次、双向转诊8076例、远程影像诊断39080例,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切实提升基层诊疗效率与水平。 (西海都市报)
- 1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提示
- 2 江源美味闯上海 青海好物耀进博
- 3 【辉煌“十四五” 改革谱新篇】解码西宁开放之城的破局之道
- 4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西宁公安:步履不停书写“平安答卷”
- 5 湟西公路项目下寺大桥主桥合龙
- 6 【进博会青海进行时】黄浦江畔听潮声 高原风物竞芬芳——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青海馆见闻
- 7 田埂映初心 榜样照乡兴——“最美乡村振兴人”宣传发布活动侧记
- 8 青海省“最美高原奋斗者之最美乡村振兴人”正式发布
- 9 【进博会青海进行时】青海省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精彩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 10 【进博会青海进行时】三江之源赴盛会 开放青海谱新篇——青海省近年来参加进博会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