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校园劳动实践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2025-09-27 09:15:06  来源:西宁晚报

金秋九月,高原大地丰收正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期间,西宁市城东区教育局结合高原农耕文化特色,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劳动周活动。通过高原丰收实践、生活技能比拼、生态公益服务等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高原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实践,覆盖全区5000余名学生。

  走进澄川小学、八一路小学、育才学校,校园试验田种植的白菜、马铃薯等作物已经成熟。正在开展劳动实践课程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当起了“小农夫”,大家挽起袖子,各司其职,你收割、我翻土、他收菜,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一边挥洒汗水,一边享受耕种的快乐。采摘后,师生齐心制作“河湟丰收图”果蔬拼盘。同时,学校组织将蔬菜捐赠至社区养老院,部分由学校食堂加工为爱心餐,实现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有效统一。“学生用辣椒与玉米组成‘民族团结石榴籽’造型,通过烹饪语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农耕文明认知中强化了文化认同。”城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劳动周活动还包含日常自理能力训练、废旧物品创意改造、高原环保小卫士队伍走进社区等活动,通过这些具体实践,实现了劳动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更夯实了全区青少年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城东区教育局以劳动周活动为新探索,助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该区教育系统还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河湟同心六个一立体思政”品牌,通过“一堂大课、一个故事、一条路线、一个课题、一组课程、一项非遗”的立体化实践,让思政教育从“独角戏”变为全学科“交响乐”。教师们将河湟文化的团结精神、红色基因的家国情怀融入学科教学,再结合校园情景剧、红色研学、非遗活动及课题研究,最终让思政教育入班、入脑、入心,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师们将河湟文化中的团结精神、红色基因中的家国情怀等转化为数学公式中的逻辑之美、语文诗词中的意境之韵中,同时通过举办中国故事校园情景剧、开辟红色记忆等研学线、开展各类非遗传承活动以及研究探索相关课题的方式,让思政教育入班、入脑、入心,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责任编辑: 孔萌萌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青公网安备:63010402000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 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