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祁连山冷龙岭徒步被困人员搜救纪实
2025-10-08 22:44:29  来源:海北祁连山报

一场跨越省界的生命接力 让冷龙岭不“冷”

——门源县祁连山冷龙岭徒步被困人员搜救纪实


  国庆长假的海北州门源县宁静祥和,人们或观赏秋景或走亲访友,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10月5日12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该县公安局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求救声:10月2日起,有多名徒步爱好者未经报备从甘肃省肃南县徒步穿越祁连山冷龙岭区域至门源,现因下雪被困在老虎沟地区,其中一人情况危急,恳请救援。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警后,省州县三级联动,公安、应急、消防、交通、卫健等部门大力协同,迅速开展搜救。同时向肃南警方通报情况,加强区域联动,为被困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障。

响应!三级联动与两省协同的生命赛跑

  紧急救援,不仅需要争分夺秒,更需要科学高效的指挥。

  接到徒步人员被困的紧急报告后,省委书记吴晓军作出指示:“全力做好搜救救援工作,科学组织营救,确保搜救人员自身安全,加强与甘肃方面沟通联系……”。随后,吴晓军书记和罗东川省长先后五次电话调度,实时了解进展、指挥前方工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录春,省政府副省长程基伟先后提出具体要求,强调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统筹力量、科学施救,坚决防止次生灾害。

  指令如山,闻令而动。海北州委书记夏吾杰,州委副书记、州长张胜源带队赶赴门源,统筹州县力量、高效解决困难。门源县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四级应急响应,召回假期休假人员,在距事发地最近的老虎沟管护站成立临时指挥部,将整个救援行动确定为“抢救伤员、转移人员、跨省联动”三大具体任务,实行“定时会商、实时调度”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精确制定搜救措施。

  这是一张高效的救援网络。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省级综合调度,协调应急救援队伍、无人机装备及卫星通信设备紧急支援。省公安厅要求海北州及门源县公安局负责同志靠前指挥调度,并要求有关市州做好增援准备。西宁市派出21人专业队伍携带无人机等设备,星夜兼程增援门源。海东市等兄弟市县进入待命状态,整装待发,随时奔赴现场。

  这更是一次无缝衔接的跨省协同。接警后短短1小时内,门源县就将徒步人员被困遇险信息向一山之隔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政府进行通报。10月6日上午,海北州与张掖市建立了“双向搜救”机制,每日通报搜救进展、被困人员定位等信息。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多次与海北州委书记夏吾杰互通电话,协调部署搜救工作。门源、肃南两县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调度,在青甘交界的百花掌、老虎沟等关键区域设置5处劝返点、增设2处临时检查站,并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冷龙岭区域开展地毯式搜寻。

  “从省级统筹到州县全力落实,再到两省联动,我们用最快速度建立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立体应急救援体系,这是救援工作能够高效推进的关键。”临时指挥部里,一位工作人员嘶哑的声音中透着坚定。

挺进!无畏艰险的“不放弃”与“不抛弃”

  祁连山老虎沟地区山大沟深、高寒缺氧、地形复杂,一天可领略四季,大部分区域没有手机信号。加之连日阴雨、云层厚、气流变化快,导致直升机、大型无人机不具备起飞条件,给搜救增加了难度。面对重重考验,救援队伍选择了向最难、最险处的“最美逆行”。

  为确保搜救过程“不落一人”,指挥部聚焦立体搜救、精准搜救,构建了“空中定位、地面跟进”的格局,累计投入各类搜救力量750余人次,分多路并进实施搜救。一路由220名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应急队员组成主力搜救突击队,沿老虎沟主线路向肃南县方向推进“拉网式”排查;一路由海北州50名特警组成突击队,携带卫星电话和55件套个人保障物资,从甘肃武威方向向老虎沟腹地穿插;一路由50余名熟悉地形的生态管护员和当地群众组成向导分队,从岗什卡向冷龙岭东部区域推进。抽调30匹青海骢组成3个马队,担负物资驮运和人员转运任务,提升搜救效率;组织生态管护员在可能开展类似活动的其他地区进行排查,实现搜救区域全覆盖。

  10月5日晚,因夜间环境恶劣,有4名被困人员无法转运,搜救人员和他们在羊圈里相依取暖,并把携带的备用防寒衣服优先保障给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技术支持是这场生命救援的“破障利器”。省气象局指导门源县实时提供精准气象预报。西宁市组建11台无人机不间断飞行21次,张掖市派出6架夜视无人机为地面搜救提供精准指引。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搭建临时信号保障设备2座、调配移动通信保障车1辆,向各搜救突击队配发卫星电话9部、对讲机63台,确保通话和信号传输及时可靠。

  道路畅通是高效救援的“生命线”。救援队员们秉持“绝不放弃”信念,用铁锨和钢钎在急难险段开路,用绳索搭建起一条条渡河通道,跳入冰冷的河水蹚水救人。州县交通运输部门投入大型挖掘、装载工程车辆5台次,清理冰雪路段10公里,铲除积雪5000余立方米,平整道路坑槽500余平方米,确保道路抢通后,救援人员和物资顺利抵达前方。协调浩门水库紧急开闸泄水51.47万立方米,降低水位4.1米,并切割坝体钢管围栏,畅通救援通道。

  物资保障是救援的“压舱石”。门源县抽调34名医疗骨干组成医疗保障队伍在浩门水库大坝和浩云宾馆设立服务点,向被困徒步人员发放便携式氧气246罐、急救药品20余种,提供医疗服务100余人次。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人员转运集中区域设立就餐点,提供热餐热饮。消防部门架设17组移动照明灯组,安装应急指示牌,向搜救队伍和被困人员运送棉大衣、手电筒、取暖炉、饮用水、睡袋等救援保障物资1098件套。

  10月7日上午,按照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一定要把被困人员平平安安带回来!”的要求,州县成立由公安、消防、管护员组成的三支突击队开展攻坚搜救。当日12:20分许,随着老虎沟南北双向搜救队伍在乱石窝成功汇合,搜救全路线完整闭合,搜救区域无被困人员,任务圆满完成。此次紧急搜救成功转运被困人员251名(含甘肃省肃南县转运的39名被困人员),除1人因失温和高反不幸遇难外,其余人员全部脱离危险,身体状况良好。

感谢!劫后余生的暖流与对生命的敬畏

  在门源县浩云宾馆,被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和精心照顾。他们向家人报平安,向救援人员表示感谢。

  “如果不是救援人员找到我们,后果不敢想象。”来自江苏的王女士回忆起被困的经历,仍心有余悸。她哽咽地说,10月4日与队友从肃南出发,5日上午在老虎沟遭遇大雪。带的食物也只够吃一天,晚上特别冷,有人开始发烧,大家只能抱团取暖,感觉特别绝望。6日上午,当看到救援人员时,她和队友们都忍不住哭了。“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给我们倒热水、递月饼,一步步把我们带出山。他们的手很冰、脸很脏,但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

  在浩门水库大坝的临时接待点,一位刚获救的小伙子一口气吃完了碗里的熬饭,长舒一口气,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吃了这碗饭,不仅身子暖和了,心里也更暖了。真的谢谢你们!”

  来自上海的徒步爱好者张先生是此次活动的临时领队,获救后,他既感激又充满自责。“之前看到网上的招募信息,被美景吸引,没考虑高海拔地区的多变天气、复杂路况就报了名,没想到把大家带入险境。以后再也不盲目参加未备案的徒步活动,也不会组织人员前往未开发的区域徒步。”

  安徽徒步爱好者咪咪说,冷龙岭这条线路上的天气比较恶劣、非常危险。衷心感谢门源县安排的救助人员将我们安全带出山。非常抱歉浪费了公共资源。告诫大家,不论你是刚接触徒步的小白还是资深驴友,不要随便穿越野线,它真的很危险。

  在巍巍祁连山的见证下,这次省州县三级联动和两省协同的救援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省领导统筹调度、州县领导现场指挥,清晰划定救援方向,科学合理制定救援措施。全体救援人员全力以赴、克服困难、众志成城,打通生命通道,一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援立体图景完整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既是对生命至上的庄严宣告,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最崇高礼赞。

  温馨提示:门源这片高原净土,拥有百里油菜花海的壮丽、岗什卡雪峰的圣洁、仙米森林的静谧等独特风光,我们诚邀广大游客来门源,亲近自然、感受不一样的诗和远方。同时,我们也呼吁大家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海北州应急管理局、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关于严禁在未开发开放区域开展旅游、探险、穿越等活动的通告》,门源县《关于禁止在祁连山区冷龙岭区域开展探险、穿越、徒步活动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爱护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做到文明旅游、安全出行,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责任编辑: 贺连香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青公网安备:63010402000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 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