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贵德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支部强起来 产业旺起来 腰包鼓起来
2025-04-08 09:11:25  来源:青海日报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春日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梨花静待绽放,各个村镇也跟随着花信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新街乡露天蔬菜育苗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碌着种下新的幼苗;河西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门口,辛勤劳作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一幕幕正是贵德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强支部、兴产业、富百姓”三步走战略,描绘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蓝莓种植基地。贵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强支部 奏响夯基固本“前奏曲”

  “过去村里开个会都难,现在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河西镇加洛苏合村党支部书记张元珠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源自这个曾经的“问题村”,通过软弱涣散“四个一”整顿措施,实现的华丽转身。

  加洛苏合村党支部之前因村级考核连续3年位于本乡镇末位、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人居环境长期脏乱差等问题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面对这一情况,加洛苏合村党支部首先在班子队伍建设上“动刀子”,通过调研了解、群众测评、两委互评,进一步优化“两委”班子结构。同时紧盯整顿重点,定期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充分发挥“党员+群众”联动机制,引导党员在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等重点工作中积极担当作为、主动奉献力量,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这次软弱涣散整顿,我们村‘两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群服务中心变整洁了、‘两委’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信心也更足了。”村委会主任吴清志说。

  去年以来,贵德县紧盯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把“政治功能”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第一要务,着力在攻坚克难、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堡垒工程”、抓乡促村全面进步、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提升等行动,按照“四个摸清”和逐村分类排队要求开展3轮摸排评估,全面启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经济责任审计,调处化解可能影响村级团结稳定的矛盾纠纷143件,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70个,规范治理“三无”小区38个,3个软弱涣散和重点防控村完成整顿转化,集中攻坚20个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20件民生实事有序推进,一批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得到显著提升。

村民分红现场。贵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兴产业 谱写提质增效“奋进曲”

  走进新街乡陆切村露天蔬菜育苗基地大棚,育苗盘上新芽破土而出,智能温控系统精准护航,村民们穿梭在翠绿的苗床间干劲十足,有的装土、有的倒种、有的摆盘……村民们在为初夏的移栽定植蓄足能量,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以前打工要跑外地,现在家门口就能挣4000多元!”脱贫户高玉花高兴地说。

  如今,新街乡投资3543万元实施的高标准露天蔬菜育苗种植、特色化养殖、脱水蔬菜和酱菜加工、仓储冷链基地、乡村旅游等建设项目,已带动当地3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贵德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深入推进“强村”工程,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蓝莓种植、陆基冷水鱼养殖、脱水蔬菜和豆制品加工等一批自主经营、业态丰富、前景广阔的实体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县61个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25个村达50万元以上,产业振兴势头强劲。

  在加快培育和推进牦牛、藏羊、冬春小麦种养殖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贵德县还积极实施贡菜、羊肚菌、蓝莓、西红柿、糯玉米、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建设仓储冷链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努力打造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同时,按照“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全面梳理产业帮扶项目,对51项帮扶产业项目分类建立台账,逐项整改提升,切实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贵德县重点储备培育产业带头人队伍,实施“百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公开选聘100名大学生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从现有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库中择优选任35名懂产业、有思路、想发展的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功回引62名外出经商、本土人才和退役军人大学生回村发展,目前全县53%的村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实现一村一名全日制大学生。量身定制“熔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36名大学生村干部到陕西杨凌等地取经,分批次选派92名大学生后备人才到农牧、水利等部门进行跟岗锻炼,切实提升乡村振兴实战能力。

蓝莓种植基地。贵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富百姓 唱响共同富裕“幸福曲”

  当邻近的村子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面对同样的难题,应该如何破解?拉西瓦镇仍果村、叶后浪村、多拉村选择联村抱团,共同发展,用集体智慧闯出一片发展高原牧区特色产业的新天地。

  2022年,拉西瓦镇党委提出联村共建思路,三个村的“当家人”一拍即合:与其各自为战,不如攥指成拳!随后,3个村共同出资150万元,以打造“三村抱团”高效养殖场为核心,成立拉西瓦镇仍果村卫当口养殖场联合党支部,引进229头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雪多牦牛,以此发展特色养殖业,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

  贵德县把富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探索推行“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通过资产收益、务工就业、技术培训、土地流转等多种带动形式联农带农,实现“抱团式”发展。在河东乡查达村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农业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带动河东乡15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每年收入10万元,季节性带动周边地区农户80余人就近就地务工增收,土地流转每年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

  贵德县还根据县域内各村不同地域类型和区位特点,结合村情实际,引导各村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量身定做”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在统筹谋划实施大项目的同时,结合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小而精的特色产业,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引擎,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实现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贵德县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精准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要求,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农牧产业提质增效、旅游产业行稳致远、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振兴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

责任编辑: 陈壹荣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