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花海迎八方客。摄影:魏雅琪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立足“红色、绿色、特色”优势,全面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打好生态保护与全域旅游和谐发展的“组合拳”,经过十年的努力,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的优势产业,“旅游+”更是成为海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海北州共接待游客4240.19万人次,较“十二五”增长87.33%;实现旅游收入210.36亿元,较“十二五”增长351.61%;游客人均消费496.1元,较“十二五”增长290.4元。
海北州坚持上下“一盘棋”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引领,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及时配套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及时制定《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旅游发展方向始终明确,步调一致。目前,海北州共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1家;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4家,乡村旅游接待点101家;星级饭店35家。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是核心关键。在2017—2021年期间,全州共完成文化旅游总投资124.4亿元,实施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祁连阿咪东索景区、州县两级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旅游厕所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海北州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宣传、大市场”思路,牵头成立援青文旅联盟,充分利用援青六省市平台,中央、省、州融媒体,各类博览会和宣传推介会,多途径推广“梦幻海北”“金色门源”“天境祁连”“藏城刚察”“河清海晏”品牌形象。借助“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文化旅游活动、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放生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引客入州,在“旅游+文化+体育”的深度融合中走得越来越稳健。(青海日报)
- 1 【家国同庆 月满中秋】“双节”同庆西宁成“打卡热地”——国庆中秋,来赴一场西宁之约
- 2 青海西宁市:多措并举减少影响!提醒:请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
- 3 青海西宁市:守护火车站周边市政设施护航国庆顺畅出行
- 4 青海省2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组合保险
- 5 【挑大梁勇争先 “十四五”西宁成就巡礼】夜市觅岗驿站安业!烟火气里酿出增收甜
- 6 青海西宁市长江路燃气管道改造工程提前完工通车
- 7 “韵聚江源 艺荟青海”青海省文联成立70周年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上演
- 8 西宁市: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9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海东市:绿色有机认证夯实优势产业基础
- 10 【假日见闻】假日新风尚 添彩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