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河畔的风染香了祁连山的衣袂。
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锚定“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径。民营企业乘势而上,依托独特文化资源,深度参与文旅产业开发,成为推动西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9号公路”如闪亮的绸带穿行于苍茫草原与皑皑雪峰之间。这条总长约600公里的“金项链”,其命名源于它独特的环形轨迹:从西宁市城北区出发,一路北行经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驶入祁连县境内;穿越祁连
繁花绽放黄河岸,游客涮着棚中鲜。如此诗意的画面背后,是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彩篮”高原农业的深刻变革。
“我种的这是鲜食蚕豆。4月播种,8月采摘。下个月就该‘打头’了。”夏至时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保家村的蚕豆地里,种植大户王长基望着连片的豆苗笑意盈盈。从0.67公顷到14.67公顷,短短几年间
蚕豆是我省的特色优势农作物。2013年,青海省将蚕豆等特色产业纳入高原十大特色产业体系,建立省级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共和县是我省蚕豆商品性最好的生产区之一,也是优质蚕豆的高产稳
6月13日,无人机掠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俯瞰之下,周边无垠的田野宛如巨幅绿毯铺展大地,大型自走式节水喷灌机舒展银色臂膀,在“吞云吐雾”间滋养牧草,戈壁滩上绿浪翻涌。
在青海高原的东北门户,黄河水滋养着一座与面香共舞的小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
初夏时节,身处海南藏族自治州,依然感觉十分清爽。年均气温2-4℃,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冷凉气候,赋予海南州“三冷”发展禀赋。
4月28日清晨7时,天微微亮,在海东市平安区小峡街道下红庄村早市,已是人声鼎沸。商贩祁延莲掀开三轮车上的棉被,带着露珠的油菜、黄瓜码得整整齐齐。看到两位戴遮阳帽的老太太凑近翻看葱苗,她一把抓起葱苗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