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独特的高原冷凉气候,将自然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科技赋能与冷链护航,这片夏日高原因“冷”而“热”,成为保障全国夏秋“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力量。
城东区正以一个个精准的小切口,做活促进消费、盘活资产、改善民生的大文章,展现出一种让老街坊、新青年、远方客都能找到归属感和获得感的城市新活力。
近年来,湟中区充分利用气候冷凉,紫外线强,病虫害少,环境无污染等自然优势,紧密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冷凉特色蔬菜生产发展。
在海拔2600米的青海龙羊峡水库,澄澈的水体仿若一面巨大的蓝色镜子,倒映着高原湛蓝的天空与巍峨的群山。年均12℃的水温,恰似大自然为冷水鱼精心调校的“舒适空调”,为它们构筑起理想的栖息家园。
翡翠湖碧波荡漾、星空营地灯火璀璨,这片高原秘境正以开放之姿向世界发出邀请函。
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西宁市城西区“三轮驱动”激活消费新动能的生动实践,更彰显出区域蓬勃的经济韧性与发展活力。
在全国消费市场稳步复苏的格局中,青海以一场标志性突破引发关注:2025年1至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达577.25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这是自20
依托高原特色资源,我市民营企业正以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为抓手,推动“青字 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速走出青海。从黑枸杞饮品到菊芋深加工产品,一批本土企业通过 打造全产业链体系,让高原绿色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朋友圈里,青海湖避暑照频频刷屏:湛蓝湖水映照云天,远处雪山静默矗立,岸边油菜花铺展成金色画卷。比风景更引人惊叹的,是配文里的“温度暴击”:“西宁夏天平均气温只有19℃,晚上睡觉还要盖薄被!”让饱受高温
8月的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冷凉果蔬铺满田畴,智能温室鳞次栉比,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与超市货架的价值跃升交相辉映。在这里,“冷凉禀赋+设施农业”化作钥匙,正解锁冷凉产业振兴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