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集市“帮扶摊位”。李延平 摄
10月11日,西宁市城北区马坊村红星集市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穿梭在摊位之间的顾客,或驻足挑选,或讨价还价……
沿着红星集市走,水果店、蔬菜店、杂货店等一应俱全,最引人注目的是“帮扶摊位”四个字,摊位上衣物、套袖、发卡等商品琳琅满目,身穿格子衣服、头戴黑色帽子的白玉琴正细心地整理商品。
“我每天中午出来摆摊,下午过了高峰期收摊回家,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贴补家用。我今年53岁,出去打工没有合适的工作,待在家里又没有收入,多亏了村里的这个帮扶摊位。”白玉琴说。
2020年马坊村建成红星集市,设有60个摊位,自此,村集体经营性经济收入破零,马坊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市的建成不仅方便了附近小区住户,拓宽了种植户的销售渠道,还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作为马坊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林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全村人富裕起来。“为帮助村里困难户,设置6个免租金的帮扶摊位,村民做点小买卖减轻家庭负担。”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林介绍。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马坊村重点抓好“红星”品牌建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持续推进“红星农场”二期项目建设,年初建造温室大棚2座,共有温室大棚5座,目前全部投入生产运营并产生部分收益,预计今年底有望创收30万元。
在城北区柴达木路南侧通海桥机车公园西侧,“红星·合卺坊”建设项目主体已经封顶,这是马坊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之一,也是城北区乡村振兴、城中村转型发展的示范性重点项目。
“项目定位为一站式婚庆综合体,兼容部分婚庆主题商业及餐饮接待功能,以塑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西宁时尚‘打卡点’为目标。建成后可弥补城北马坊片区缺少特色商业配套设施的短板,打造片区商业服务新的活力中心。”张宏林对未来充满期待。
2020年,随着红星集市的建成,马坊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今年,实现从弱到强的跨越。
马坊村按照“党建引领、民事民议、以点带面”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创新治理格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双管齐下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切实解决“城中村”治理困境。
马坊村有835户5500余人,其中,户籍人口2900余人,来宁务工人员2600人,存在人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等情况。为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意识、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提升群众参与能力,不断提高治理效能,2024年初,马坊村村委会成功打造全市首家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站“安其居”,小马坊警务室为“安其居”分站点。
“‘安其居’为来宁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临时救助等便民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形成规范的房东房屋信息管理台账和来宁务工人员信息登记台账,以信息台账为基础,提供房东经济权益、安全消防隐患整改、来宁务工人员治安信息、人居环境问题整治、乡村振兴人才引进五项管理保障。”张宏林说。
来自湖北的谢万祥在马坊村村委会旁边经营一家饭店。他说:“这里湖北老乡很多,又少有湖北特色菜饭店,经朋友介绍开了这家店,生意还不错。村委会和邻居很照顾我,一遇到下雨天总有人关心房屋漏不漏水,需不需要帮助。”
马坊村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消除治安隐患,探索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平安的“枫桥经验”本地化新格局,努力做到让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安其居、乐其业。
- 1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 勇争先】西宁交警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解民忧保畅通
- 2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 勇争先】立足冷凉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 3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王卫东主持
- 4 王卫东调研督导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工作
- 5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王卫东主持
- 6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 勇争先】“家门口”的服务让就业帮扶触手可及
- 7 吴晓军会见德国、法国驻华大使
- 8 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王卫东讲话 石建平主持
- 9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
- 10 【高标准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以绿为笔 谱写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