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绿映江源处处皆美景
2024-08-17 09:22:10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湖普氏原羚。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供图

  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青海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初秋的青海湖,碧波荡漾、飞鸟翱翔、鱼游浅底。湛蓝的湖面上,一群斑头雁幼鸟正跟随“父母”学习捕食。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水鸟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一项项关键性生态指标不断向好。

  在青海湖仙女湾湖边牧场,生态管护员才让端周和同伴前往集合点开展巡护工作,仔细巡查后,将发现的野生动物和近期草场的相关情况记录在巡护手册上。几年来,才让端周看到了生态环境发生的可喜变化。他说:“原先这里的草不是很茂盛,现在不但草长起来了,湿地面积也在增加,夏天有很多水鸟来此栖息。”

  青海湖的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形成了高原独有的“草-河-湖-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对于地处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把保护好青海湖作为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大生态修复方面的投入,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普氏原羚、黑颈鹤等具有生态指示性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刚察县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站长赵殿智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普氏原羚是青海湖的旗舰物种,仅分布在青海湖环湖地区。现在普氏原羚保护取得了明显效果,黑颈鹤数量也越来越多,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成效也非常明显。”

  青海湖鸟岛作为国际重要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根据今年水鸟监测数据来看,繁殖水鸟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每年,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都会实时监测鸟类的繁殖数量,工作人员通过定期巡护和数据分析,掌握大量关于鸟类繁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详尽的数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鸟类繁殖的顺利进行。

  斑头雁是青海湖夏候鸟之一,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副科长魏启超说:“今年在斑头雁栖息的蛋岛,实施了湿地修复工程,蛋岛上的繁殖水鸟相比去年要多一些。”

  除了水鸟数量的增加,今年3月,在青海湖流域的甘子河湿地首次监测记录到东方白鹳。魏启超说,因为东方白鹳需要在食物丰富、水源充沛、生境良好的栖息地才能生活。首次发现东方白鹳,也充分说明了青海湖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向好。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统筹湖里和岸上、水源和流域,深谋细谋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措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生态保护项目得以实施,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

  再到海北州海晏县境内的克土沙区,距离青海湖直线不到3公里。在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努力下,这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如今满眼皆是茂密的植被。

  防沙治沙是青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摸索出高寒区域防沙治沙法则,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下降”,连续两个监测期呈“双缩减”态势。2023年,“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青海正奋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今年上半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青海片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启动,作为首批重点项目,它的开工标志着青海省“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

  海西州是青海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的主战场,作为全省沙化面积最广、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海西州持续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和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生态项目,林草面积和覆盖率呈现“双增长”态势。

  在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村口“国家森林乡村”的牌子夺人眼球。统一的红瓦白墙,户户门口绿树成荫,村庄深处的“泉水湾”成为村里的标志。以前,“泉水湾”里不只有泉水,还有让乌兰县城饱受肆虐的风沙。

  谈及感受和变化,大家都记忆犹新。“前几年,每到二三月份我们河东村都会遭受沙尘暴的袭击,在外面干活耳朵里都是沙子,泉水也变成泥汤汤,挑回家的水不沉淀半个小时根本没办法喝。”河东村村民韩世杰说。

  2009年,乌兰县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为确保苗木存活,乌兰县林草部门选择有水源地的沙漠地带进行苗木深栽造林。“当时我们担心泉水湾里泡树苗会污染水源,还担心饮用水变少、封禁后没有放牧的区域,现在看来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河东村村委会副主任马有布说。

  在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中,村里采取乔灌花草、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庄周边、巷道两侧空地“见缝插绿”。现在,河东村碧水青山环绕,家家户户争创“美丽庭院”,环境的变化让希里沟镇河东村村民切实体会到生态保护的好处。

  记者从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每年林业技术人员和护林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和“民兵应急连”,深入泉水湾防风固沙保护区域,大力实施草方格和植树造林等工程固沙措施,沙尘暴天气数量也明显下降,以往“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一去不复返,河东村还形成了舒适宜人的“小气候”。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境内的青海三江集团所属企业青海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忙着晾晒打包今年的生态草籽。近年来,青海三江集团加强优良草种特别是优质乡土草种的选育、扩繁、储备和推广利用,不断提高草种研发和生产能力,满足生态建设的草种需要。

  青海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推广应用中心主任张丙苍告诉记者,在研发乡土草种方面,多年来三江集团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选育出了“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青海草地早熟禾”“青牧一号老芒麦”等12种乡土良草品种,通过了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填补了省内空白,成为青海生态建设的“当家品种”,解决了青海无适应草种用于生态建设的问题。

  从一点到全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青海采取一批战略性举措,推进一批关键性改革,实施一批支撑性工程,开展一批系统性治理,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如今,生态文明理念徜徉在绿水青山间,一个个务实举措和生动实践,折射出青海生态之优、发展之变。


责任编辑: 高紫嫣
分享到:
热门图片
专题 全部
青ICP备06000301号-2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717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青文新网文 [2016] 3534-006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3120180005 投诉反馈电话:0971-8818338投诉反馈邮箱:gtcm@xntv.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