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让农村妇女大放异彩。牛玉娇 摄
3月4日,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见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朱二奴时,她正在和丈夫一手打造的河湟刺绣传承基地内忙碌。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朱二奴家中也受了灾,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作业的“脚步”,而是继续招聘绣娘,继续输出河湟刺绣文化。
朱二奴从小就喜爱刺绣,虽然没上过学,更没出过省,但这位农村妇女很小就能将花鸟、熊猫等刺绣样子画得惟妙惟肖,按她丈夫邓西银的话来说:“有点天赋。”
后来,出嫁抬针线(女子出嫁时要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包括衣服、佩饰、鞋袜等向众人展示,展现技艺和才能)时,朱二奴的绣品画样精致、色彩鲜艳,让人眼前一亮,很快,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官亭镇先锋村有个很会刺绣的姑娘。
尤其是后来被命名为《生命之花》(又称《阿咪之花》)的作品,让朱二奴“一举成名”。朱二奴说:“这件刺绣作品是由蝴蝶、凤凰、牡丹花等图案组成,原本是民和土族妇女肚兜或者坎肩上的纹饰,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珍爱生命的表达。”
婚后,朱二奴和丈夫创办了刺绣协会,还四处奔走寻求赞助,通过举办展览让更多人知晓民和土族刺绣。很快,民和土族刺绣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各部门都开始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要将其发扬光大。”
邓西银说出了朱二奴说不出的话,而这位朴实的女性,带动民和县无数农村妇女实现了“身份转变”。
2008年成立刺绣协会,并举办民间刺绣展;2009年筹办培训班,让无数妇女找到赚钱出路,其间前往北京、深圳等地参展;2011年至2014年间,成立公司,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申报成功;2016年至2017年,脱贫攻坚期间打造扶贫车间,吸纳当地脱贫户实现致富……
到现在,前后有70多位农村妇女尤其是灾后重建地的妇女在朱二奴和丈夫的帮助下,实现了增收,有的甚至开办了工坊,打造了品牌。其间,去国外参展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我们去过新加坡、奥地利、新西兰、日本等很多国家,我们青海农村的刺绣产品很受欢迎。”说起国外的参展经历,朱二奴笑靥如花。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时,正在陕西出差的朱二奴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回到民和。
安顿好家人后,朱二奴和丈夫开始制作《生命之花》刺绣礼品,并送给了前来救援的人们。此刻,“生命之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象化,地震之殇已过去,朱二奴和丈夫谋划着新一年的打算,决心让河湟刺绣继续发扬光大。
走出“闺阁”的河湟刺绣,已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它承载着民和妇女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承载着河湟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还让民和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 1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 勇争先】西宁交警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解民忧保畅通
- 2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 勇争先】立足冷凉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 3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王卫东主持
- 4 王卫东调研督导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工作
- 5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王卫东主持
- 6 【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挑大梁 勇争先】“家门口”的服务让就业帮扶触手可及
- 7 吴晓军会见德国、法国驻华大使
- 8 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王卫东讲话 石建平主持
- 9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
- 10 【高标准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以绿为笔 谱写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