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西宁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744万元,对1240户有需求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近年来,大通县不断推进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12月6日,“活力北区 向新而行”——黄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养中心揭牌仪式暨高原康养新产品发布会在北川万达嘉年华小镇举行。
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今年以来,西宁市湟源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多元共建,着力推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文商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让湟源文化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今年以来,西宁市城中区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通过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配备、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辖区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
近日,西宁综合保税区入区企业——青海寰球供应链有限公司旗下位于西宁市五矿中心商圈的环球跨境购线下体验店开业,为西宁消费者开启全新跨境购物体验。
自2023年至2024年,全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94个、4.97万套,10.78万人享受到改造福利。今年,我市计划实施156个老旧小区、2.23万套……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扩投资稳就业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做好企业服务保障,不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多措并举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今年以来,西宁因地制宜,结合特色产品、河湟文化、高原风光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着力做好文
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管理难题,作为全省试点地区——西宁市城中区率先在辖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探索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老旧小区“上保险”,开启老旧小区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城中区人社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党建引领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工作新格局,提高人才服务质效,通过“精心引才、用心育才、贴心留才”,打出引才聚智“组合拳”,持续营造良好人才发展
近年来,西宁城通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不断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努力打造市区“2公里充电服务圈”,打通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绿色出行“充电蓄能”,为西宁市绿色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心智障碍人群受自身缺陷影响,就业率低,就业难度大。为打破该困境,我市持续落实各项残疾人关爱服务,以城东区、城北区为辐射半径,为124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等服务。
艺术培训对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许多中老年人而言,由于历史的条件限制,能接受到专业艺术培训的人并不多。因此,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文艺梦想。如今,随着西宁市文化馆持续推出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课,许多市民纷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围绕园区企业发展需求,精准落实、延续优化税费优惠政策,助力藏医药业传承与发展。
为着力改善城区面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城北区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作为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增加群众幸福指数的切入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力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让“旧”小区呈现新
近年来,城西区持续实施辖区薄弱社区强基工程,2023以来,共投入2440万元,对东交通巷社区、科普路社区、尕寺巷社区、学院巷社区、西交通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
近年来,城北区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工作总基调,把建设一个让居民放心、安心、暖心的和美家园作为工作目标,根据群众需求,自下而上的切实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到居民的所需
2023年以来,湟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城中区人民医院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完善签约项目,壮大医护队伍,让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切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了给辖区残疾群众和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加便捷的辅具共享服务,2023年,城西区将阳光辅具共享小屋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投资40万元,在辖区增设2处阳光辅具共享小屋,扩大了
今年以来,湟源县民政局深入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日前,在城关镇光华村85岁老人任生梅家里,工作人员耐心地教老人使用制氧机。
今年来,西宁市投入资金163万元,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改造工程,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达3522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86%,所有养老机构拓展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增设日间照料、助餐送餐、康复护理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减少企业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2022年起开始实施南川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并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为全面推动省委专项巡视组巡视西宁湟水河沿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有关问题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我市不断强化“源头意识”、担起“源头责任”、展现“源头作为”,着力在治水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全面加强流域生态环境
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我市着力打造的生态景观,多年来持续加强保护修复、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强化生态监管、夯实基础工作,使其生态服务价值逐年提升。这里,逐渐成为了鸟儿的天堂、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是一张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关系到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建设宜居城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北区马坊街道西杏园社区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民生问题,充分利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对辖区老旧小区
今年以来,我市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不断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积极融入产业“四地”建设,鼓励、支持、引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西宁市将增进民生福祉放在重要的位置,聚焦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等方面全方位筑牢保障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西宁市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功能区,持续深入推进环